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校园生活>正文
校园生活

西安交通大学讨论班开课了

日期:2015-05-08 10:24 浏览量:

经过为期一周的报名、选拔后,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委员会讨论班正式开课了。讨论班系列之一的人文班5月7日下午打响了“第一课”。

讨论班作为对课堂新形式的一种探究,同学的座位就独具小班特色。同学分别坐在走廊两边,老师站在同学旁边,没有距离,没有隔阂。首先田老师进行自我介绍并且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期待,希望大家能够利用空闲时间多读书、多思考。随后同学们陆续进行自我介绍以便相互认识,同时阐述了自己参加这个活动的目的。参加此次讨论班活动的同学来自各个专业各个年级,甚至还有一位研究生学长。不少理工科的同学都是本身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更是想借此机会拓宽一下视野。“在交大这样一个理工科氛围浓厚的高校,强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很有必要的。”一名来自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大一学生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同学们在自我介绍时还不约而同流露出了对我国当代文化现状的一种担忧,田老师对大家的这种关心时事的精神表示肯定,也从自己的角度对文化现状进行了分析。

随后,田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他收集的关于文化的一些诠释与定义。“既然要研究文化生产,那么我们肯定先要了解我们生产的是什么东西。”大家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自己的理解就文化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在这期间,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大家都积极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充分体现了交大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来自计算机15的某位同学更是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话题相结合进行论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知识无边界。

窗外早已下起小雨,室内气氛却依旧火热。一个半小时在思维的碰撞中悄然飞逝,人文班全员就文化的定义达到了一定的共识,田老师对大家的讨论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并且预留了几个问题在下节课进行讨论。

同学们的讨论不仅局限于每周的一个半小时,我们还有QQ群等线上方式供大家交流讨论,相信每一位参加的同学一定能从中有所收获!

晚上七点半,讨论班之理学班正式开课。本次有幸邀请到了理学院党委书记、化学系郑元锁教授,他带着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抱着与学生共同打造一个讨论课堂的希望,提出了紧贴时政的“雾霾的形成机制与解决措施”专题与同学们齐聚一堂。走进主楼小教室,看到郑老师正坐在几名同学中间,前后桌的位置,他们亲切地交谈着。

老师首先从讨论班举办的出发点切入,剖析了现代课堂的一些不足和弊端,表达了自己渴望和同学近距离交流的想法,并进一步地阐述了心中理想的讨论模式和氛围。“大家都是因为对雾霾问题的关注而来的”,郑老师这样开场说道,让大家组成的班级更像是个集体,这集体凝聚的尽是交大同学对相关知识的兴趣、对环境现状的责任感。

郑老师通过引用《雾都孤儿》的英国伦敦雾霾、洛杉矶的光化学污染等事件谈到了国外曾遇到严重的雾霾问题。视野随即回到国内,面对严峻而又复杂的现状,郑老师提出了理学讨论班希望研究的内容和目标:1、雾霾的主要成分和产生原因;2、雾霾对人类身体的心理的危害;3、国内的相应政策和技术方法;4、本讨论班成员自己提出的解决方案。

讲到对具体方法的了解,一位前排的同学提出了“水吸附”的知识,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的纷纷讨论,开始畅所欲言自己的看法。“涂料吸附、催化降解”等各种方法从同学们口中侃侃而来。每当同学们提出一个方法,郑老师都会予以一个详细的补充和讲解,并引导了同学们一步步深入思考下去。就这样,这节课过去的一个小时中,同学们时而眼神闪亮,饶有兴趣;时而神态认真,陷入思考。而这堂讨论课进行到后半小时,就开始为下节课的“同学主讲”做分工准备了。郑老师首先推荐了一些可以搜集资料的资源,如中文期刊网,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等,资料查完布置的小任务就是进行文献综评,即发现其中的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把看完资料的思考写下。而展示却不仅要求每个人自己独立研究,而是分成三个小组,通过合作交流,分别用PPT的形式展示“成因、现状、解决方案”等不同的内容,优秀的展示可以得到奖品作为奖励。

“我们讨论班最后形成的成果,可以带领同学们去到重点实验室制作一些装置、动手实践。”听到自己的热情可以付诸实践,再多的想法不再是纸上谈兵,理学班的同学更添了探究的源源动力。

下课了,同学们并没有立即离去,每个小组都积极地讨论着课后任务,好像有准备一展身手的气势。下一周的讨论班,到底会带来怎样的一鸣惊人,十分值得期待。

5月9日本周六,人气火热的开放实验班也将相约工程坊,从参观所有动手实验开始,同学们也将确定想选的项目和方向,这个集锻炼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高参与度活动,一定会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讨论班,一个新式课堂,欢迎各位的持续关注。

文字:理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学委会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