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专家研讨会在西安交大召开

日期:2025-04-12 22:58 浏览量:

近日,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承办、超星泛雅集团协办的“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专家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来自陕西多所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专家及出版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会议主题“课程和教材是要教练创新的”展开深入交流,并就第二届课程与教材建设大会的筹备进行专题讨论,为研究生课程和教材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开幕式:凝聚共识,共启新篇

会议由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四聪主持。她表示,课程与教材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支撑要素,不仅承担着知识传授的载体功能,更是创新人才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基石。在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运用先进技术推动课程教材建设的标准化、数字化、平台化转型,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何茂刚致欢迎辞,他表示,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课程是提升基本素质和提高基本能力的重要途径,硕士课程要与本科课程形成梯度,提升知识深度与应用能力。课程质量影响着科研创新水平,建议构建产教融合课程体系。他建议,第二届课程与教材建设大会聚焦课程目标模糊、教材滞后等痛点开展讨论与交流,共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之策。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忠升在会议背景介绍中强调,课程与教材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工程,其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成效。“课比天大”,需高度重视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要重视课程与教材理论研究和“产品”研发,推动研究生课程与教材标准化、数字化、平台化,技术上秉持“美+科技”出精品,机制上注重治理现代化,坚守初心、坚定信心,助力人才成长。

专题发言:多维视角,创新实践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龙建纲介绍了西交大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经验。以“双百计划”为抓手,构建“思政 - 教材 - 课程”三位一体建设格局,着力打造具有交大特色的精品课程与教材体系。未来将深度融合AI技术赋能教学改革,全面推动AI赋能课程、教材、科研、管理,加速推动研究生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爽介绍了西电的课程建设工作。针对培养痛点,西电推出“三维度”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基础性、支撑性、特色性),通过推行阶梯课程设计,重构教学大纲,融合“理论/实践/案例/数字”多维内容,组建校企协同团队实施项目式教学、推进行业案例开发及多维评价机制,形成“内涵-过程-成果”培养闭环,支撑电子信息领域拔尖人才培养。

西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温睿以本研课程与培养模式差异为切入点,介绍了西北大学构建的“科研导向、技术赋能”培养体系,强调研究生课程需以科研需求为导向,打破“本科化”同质倾向,构建“知识点驱动”学习模式,通过标准化建设与案例示范推动教材数字化转型,并建立动态评价机制以解决实践性不足与能力支撑短板问题。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圣介绍了西工大为解决研究生课程建设的三大转变,重构课程体系,开展“知识驱动的工大图谱”建设,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通过整合教师资源,建设技术协议专项课程,强化科研问题导向教学,全面提升课程高阶性与创新性,打造国防军工特色智能教育生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质量评估与监督处处长陈小燕介绍了学校在课程思政、校企联合实践、学科交叉等课程方面的建设举措和在教材方面多方筹资、分阶段资助的机制。未来将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开发特色课程,推动教材建设成果与职称评价挂钩,构建政策引导与质量监控协同体系,着力破解高投入低回报困境,促进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

长安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徐玮介绍了长安大学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构建“理论教材+实践指南+案例库”三位一体教材体系矩阵。长安大学首创“专业导论+文化通识+工程伦理”三维育人模式,牵头《交通强国》系列思政教材,联合中交、中建、中铁等行业重点企业编写《可持续交通基础设施》国际案例,主导制定中美、中法等行业技术标准,成为中国交通技术标准“走出去”重要力量,15门全英文国际慕课被“一带一路”20余国家采用。未来将深化AI赋能教材升级,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西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田芬提出,研究生课程建设需紧扣教育强国战略,聚焦国家战略急需领域,重点破解课程体系断层、教学科研评价失衡、课程创新机制缺失三大问题,基于大数据分析,提出“研究生课程质量监测体系构建”的创新思路,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资博士后马奔针对当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教材滞后、能力培养缺位、教学形式单一三大痛点,提出构建“学术根基-核心能力-综合实践”三阶培养体系,并介绍了以“两掌握一熟悉一实践”为培养目标构建《研究生学术表达能力培养》线上课程的实践。

清华大学出版社经管与人文社科分社社长刘志彬从出版角度出发,提出研究生教材建设需突破多重困境,建议在课程大会上增设案例分享主题分论坛,推动经验共享;倡议会议聚焦重点学科纵向研讨,共建安全可控的新形态教材生态。

超星泛雅集团副总经理、超星研究生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强,聚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智能化建设,提出确立“知识图谱+AI赋能+数据支撑”智慧课程标准,构建通识/专业/论文/实践融合课程体系,推进知识下钻、知识复合、知识交叉、知识创新四维改革。

专题讨论:协同联动,共绘蓝图

在专题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第二届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大会筹备工作展开深度研讨,重点讨论了大会整体方案,针对议程设置、分论坛架构等核心环节进行充分研讨与交流,并形成多项建设性意见。经充分协商,与会专家达成重要共识:将联合组建组委会,同时遴选权威专家成立学术指导委员会,通过校际协同机制保障大会高质量筹办。会议明确,将以本届大会为契机,系统总结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成果,聚焦课程体系优化与教材建设创新,着力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新范式,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注入新动能。

会议总结:锚定方向,踔厉前行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忠升在总结中指出,本次研讨会各高校介绍了在课程和教材建设方面的实践,为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创新思路与行动指南。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联动各院校深化合作,共同打造高水平课程与教材建设生态圈。

第二届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大会将于2025年6月举行。研讨会后,学会将邀请专家学者组建工作组,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研究,推进课程教材标准化工作,开展相关的学术评定认定工作,切实提升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文字:研究生院
编辑:徐琛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