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推动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工程教育的深度融合,4月2日,生命学院举办“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医学工程创新教育论坛”。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医疗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AI技术驱动下的教育模式变革、学科交叉创新及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积极构建面向未来的生物医学工程教育新生态。
生命学院院长徐峰介绍了举办论坛的初衷,旨在汇聚智慧力量,探索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的创新教育模式,为健康中国战略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医学工程创新教育,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兰旭光教授作“破局与重构:数智时代教育思考”主题报告。兰旭光从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实践、对人工智能的思考等方面进行分享,指出人工智能正引发教育领域的深层革命,其本质是认知增强工具而非替代者,这种“人机协同进化”的共生逻辑,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电子科技大学尧德中教授分享了“脑智明珠”新工程教育项目情况及实践经验。尧德中表示,该计划依托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构建了贯穿七个学期的进阶式培养体系,通过探究式小班课程、国际大师讲座及“脑-器交互”“类脑智能”等四大通关项目,将前沿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融入本科教育,旨在突破传统技能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在探索生命奥秘中锻造科研能力,培育未来科技领军人才。

讨论环节,各高校代表围绕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与会学者纷纷表示,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人才培养范式,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在助教、助学、助研方面的优势,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拓展人才培养的外延,培养具备数字思维、批判思维的新一代医工人才。

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院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影像、健康与康复科学等研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