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西迁新传人>正文
西迁新传人

【西迁新传人】郭卉、张晓刚:为“健康中国”贡献青年力量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1-12-22 09:20 浏览量:

近日,第十二届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进行换届选举,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内科教授郭卉从全国48名当选的青年委员中,以第一名的答辩成绩当选青年学组副组长,她也是西北地区唯一当选的副组长。而在三年前,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副教授张晓刚也从全国34个省份的近60余名候选者中经过激烈角逐脱颖而出,代表陕西省当选为第十八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是一附院继刘昌教授之后第二位当选的中华医学会二级学科分会青年委员,体现了一附院外科体系突出的学术水平和良好的接续传承。

成立于1915年的中华医学会,历经百年发展,已成为中国医学界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医学学术团体,为我国医学科学的繁荣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一附院两位青年医生当选中华医学会青委及青委副主委,标志着一附院肿瘤内科、肝胆外科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得到全国业界专家的高度认可,对于进一步促进学科发展,提升学科能力和专科声誉以及扩大医院影响力,助力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助推“健康中国”建设,服务百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郭卉,42岁,博士,交大一附院肿瘤内科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肿瘤学及医工交叉博士生导师,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访问学者,从事微环境与肝癌和肺癌发生发展及耐药的相关研究。现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转化医学组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陕西省抗癌协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2020年入选“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支持计划。

郭卉致力于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免疫治疗耐药和不良反应管理中建立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开辟了物理因素与免疫治疗耐药研究的新方向。

近年来,郭卉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16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人才推进-科技创新团队以及中国临床肿瘤协会重点项目等。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共发表SCI文章60余篇,论文累计影响因子255;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抗癌协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规划教材1部及肿瘤学专著3部。相关成果在欧洲肿瘤年会转化分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年会上进行交流。

张晓刚,43岁,博士,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移植外科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腹膜后肿瘤及转移、复发性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陕西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及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保健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外科菁英荟委员等职。

2007年,刚入院工作的张晓刚即作为核心骨干加入了交大一附院肝移植团队,在团队老师带领下见证并推动着医院肝移植技术的发展。现团队已成为西北最大的肝移植中心,移植数量和效果稳居西部第一。张晓刚个人每年完成全院三分之一的肝移植手术,共主刀完成肝移植供体手术300余例、受体250余例,参与管理移植病人450余例,所完成的DCD肝、肾供体获取例数和总体效果均居西北领先水平。

从参与第一例肝移植术到去年主刀完一附院第1000例DCD肝移植,张晓刚几乎参与了一附院所有肝移植特殊经典案例,特别是在2019年参与完成了世界首例磁辅助快速肝移植手术,作为第一助手完成了9分50秒的最短无肝期世界纪录(全世界范围内熟练肝移植医生无肝期时间平均在30分钟左右)。该成果发表在美国肝病协会年会(AASLD)官方杂志上。围绕肝移植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医工交叉项目,张晓刚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国科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面上项目各一项,目前主持在研项目经费120余万;共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10篇,荣获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近年来,张晓刚在吕毅教授带领的“外科梦工厂”团队中不断凝练医工结合方向,依靠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平台,通过与顾瑛院士团队的不断交流学习,带动激光光动力工作不断发展,实现诸如精准光动力胆管癌治疗、单孔腹腔镜肝囊肿激光开窗术等多项“零”的突破,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他也被推选为一附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揭榜挂帅”项目子课题“光动力诊疗装备一体化临床应用推广”项目负责人,协助全院多个科室搭建光动力诊疗平台,更好地以医工交叉创新技术造福百姓健康。围绕医工交叉创新项目,张晓刚现已获得2项校级、4项院级新医疗新技术,并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助力他更好地在“激光光动力临床应用”领域进行深耕。

除了肝移植术,“高发病率、高复杂度、高复发率”的肝包虫病也是张晓刚另一主攻方向,他作为核心骨干参与了刘昌教授创建的复杂肝包虫病外科手术团队,攻坚疑难泡型肝包虫病复杂外科手术,参与全球第二例应用、首家创新改良ALPPS术式治疗复杂肝包虫病、联合重要血管切除、人工/异体血管重建等关键创新技术,突破复杂肝包虫手术的禁区。在《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委员会主办的首届“肝脏手术全国总决赛”中,张晓刚荣获第一名,充分展示了一附院在复杂肝包虫诊治方面的先进技术及诊疗水平,受到我国肝脏外科领域知名专家董家鸿院士的高度肯定,相关研究获得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委,张晓刚积极履职,践行医者的初心使命和委员的责任担当,随中华医学会及陕西省科协先后两次深入海拔4500米的藏区开展肝包虫防治医疗帮扶工作,勇当高原“灭虫人”,护佑藏区百姓健康。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张晓刚也在热爱的教学事业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重视重大教改技术的创新、推广及创新成果转化,主持的一附院教改重大项目“真肝模拟人”,打造了融合器官移植理念和教学创新思维的腹腔镜技能训练平台,通过暑期学校和研究生课程为全国培养了大量外科创新储备人才。“模拟人”平台现已推广应用于8家院校、700余名医师、学生,5000余课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丰硕教学成果,相关教学研究成果已发表至SCI期刊。本人也获得全国教学创新大赛奖一项,省市级二等奖两项,参与交大特等奖两项,并指导学生获得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等荣誉。作为副主编参编人卫出版社教材2部、译著3部。

正如他的信念“医者,人之司命,责任非轻,要仁恕博爱、勇毅笃行”一般,张晓刚从未放慢过追逐“治病救人”梦想的脚步,用行动诠释着外科医生的“拼搏与执着”。

文字:一附院
图片:一附院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